誠信、服務、追求卓越、與時俱進
130-8344-7358
0551-6369 9665
不僅僅是汽車,醫療器械行業也存在零整比潛規則。
零整比的潛規則,并不只是存在于汽車業,醫療器械就是另外一個領域。
不過,經銷商銳邦幸運地在2013年贏得了第一起原告勝訴的反壟斷案。銳邦是強生(上海)醫療器材有限公司、強生(中國)醫療器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強生)的經銷商。
2013年8月1日,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以下簡稱上海高院)作出終審宣判,強生限制“最低轉售價格”構成“縱向壟斷”,被判賠償經銷商北京銳邦涌和科貿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銳邦)53萬元。
銳邦是強生醫用縫線、吻合器等醫療器械的經銷商,合作了十多年。在雙方2008年的經銷合同中,強生約定銳邦不得以低于規定的價格銷售產品,在發現銳邦“違反規定私自低價”后,強生取消其在部分醫院的經銷權、停止供貨。銳邦將強生告上了法庭。
2012年5月,上海市一中院判定,確定壟斷行為的依據不充分,駁回原告銳邦全部訴訟請求。法院認為,銳邦公司未能提交證據證明經銷合同項下產品在相關市場所占份額和相關市場的競爭水平、產品供應和價格的變化等情況,而強生公司提供證據表明上游存在多家同類產品的供應商。
二審判決時,上海高院認為,強生在競爭不夠充分的醫用縫線市場具有相當強大的市場地位,限制最低轉售價格行為,排擠了有效率的經銷商,不僅排除品牌內價格競爭,還阻撓了品牌間的價格競爭。構成反壟斷法第十四條所規定壟斷協議。
2013年8月下旬,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稱,商務部反壟斷局委托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協會,就器械的定價及業務問題向近3000名企業會員征集信息。這引發了公眾對于醫療器械行業暴利、貪腐問題的討論。此后,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協會在官網發表聲明對此否認,“該問卷主要調查內容是企業是否在進入市場時遇到地區封鎖問題,并非價格壟斷調查”。
其實,醫療器械行業也存在汽車行業類似的零部件、維修服務問題。
2013年11月,中國醫藥物資協會發布的《2013年中國醫藥行業年度發展狀況藍皮書》指出,國內中高端醫療器械主要依靠進口,進口金額約占全部市場的40%。約80%的CT市場、90%的超聲波儀器市場、85%的檢驗儀器市場、90%的磁共振設備、90%的心電圖機市場、80%的中高檔監視儀市場、90%的高檔生理記錄儀市場以及60%的睡眠圖儀市場均被外國品牌所占據?!端{皮書》還特別指出,進口設備的售后與維修均由原公司專門人員實施。
中高端醫療設備整機及后期保養維修價格不菲,有時一個零部件就要一兩百萬。外資醫療器械的整機銷售一般都是通過代理商,而零部件和售后是廠家自己來做,價格由廠家說了算。
向明懷疑這是外企向海外合法轉移利潤的方式之一。一些醫院出于經濟考慮,在設備保修期過后會選擇與他這樣的第三方公司合作,而不是續保。向明是華南一家醫療器械維修公司的創始人,他曾先后服務于兩家分別來自歐洲和美國的外資醫療器械公司。
向明的售后工程師工作經歷是他創業的重要資本。他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在歐美,像他這樣的公司可以通過公開培訓,獲得大企業醫療器械的維修資質認證,也可以獲取相應的設備維修信息。在中國,外資醫療器械企業的維修業務培訓只針對公司內部員工,最低端、利潤很低的產品的維修權限會開放給代理商,同時向他們收取維修培訓費用,“基本上放手的這部分利潤又拿回來了”。
此外,向明只能向醫院“承包”自己熟悉的醫療設備,一旦產品升級換代,沒有維修手冊,他也沒有把握拿下。更麻煩的是原廠配件——在歐美,原廠配件可以自由流通,但在中國,這是不可能的。
據他介紹,在華外資醫療設備企業對零部件管理非常嚴格,哪怕是維修工程師替換下來的損壞零部件,都要在規定時間內移交公司倉庫,以確保配件絕不外流。此外,在中國醫療設備實行報廢制,不允許二手交易,也基本上斷絕了他們通過二手市場獲得配件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