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種檢查,大部分人都會從內心表示拒絕--胃腸鏡,甚至有人說,10分鐘的檢查就像一個世紀那么漫長。
但就是這樣一個讓無數人感到恐懼的檢查,卻真的能“救命”。

胃腸鏡檢查有多重要?
人體的消化道從口腔到肛門可分為上、中、下消化道,一般來說有90%的疾病都集中在上消化道和下消化道。這些部位的病變,胃鏡和腸鏡是最直接、高效的檢查手段。直徑小于2mm的極早癌就能發現,更別說一般的良性疾病,或者癌前疾病了。臨床上害怕做胃鏡的現象非常普遍,主要是覺得麻煩、痛苦。拒絕內鏡檢查是跟自己的生命過不去,中國排名前五的腫瘤里有4個消化系統腫瘤,包括胃癌、食管癌、大腸癌、肝癌但由于恐懼胃鏡、腸鏡,所以,我國確診的胃腸道腫瘤85%都是中晚期,5年生存率低于30%!胃鏡檢查我國每年尚有2300萬例,而腸鏡檢查僅有500萬例。這幾年,胃癌死亡率有所下降,腸癌卻逐年遞增,而且年輕化越來越嚴重!

?胃鏡
胃鏡檢查借助一根纖細、柔軟的管子(光導纖維+高清攝像頭),伸入胃腔、十二指腸腔,觀察粘膜,拍攝或治療。胃腸鏡檢查是食管、胃、腸疾病診斷的首選手段,也是食管、胃、腸道早癌篩查的最佳方法。當前,早期胃癌5年生存率高達90%以上,如發展到進展期胃癌,5年生存率則低于30%,遺憾的是,我國每年新發胃癌病例占全球40%以上,能早期發現的不足10%,遠低于日本的70%和韓國的50%。
?腸鏡
腸鏡又叫電子纖維結腸鏡,是一支細長可彎曲的纖維軟管,直徑約1厘米,前端裝有一個帶冷光源的高清攝像頭,可讓醫生直觀看到腸道內部情況。腸鏡檢查是目前結直腸癌篩查的首選方式,也是結直腸癌的診斷的“金標準”,不僅可確診病變,還可切除癌前列腺性息肉等病變。國家癌癥中心2019年發布的《2015年中國惡性腫瘤流行情況分析》顯示,2018年我國結直腸癌新發病例數為38.8萬人,在全部惡性腫瘤中居第3位。我們14億人口,按照每年10%的百姓需要做胃腸鏡檢查,也有1億人以上。
高危人群,無癥狀也要及時檢查

這些人需做胃腸鏡檢查:
1.上腹疼痛伴有惡心、嘔吐等;
2.原因不明的消瘦、貧血、出現黑便或柏油樣便;
3.X線鋇餐造影或CT、B超檢查懷疑胃、食管、十二指腸形態改變或局部增厚等改變時;
4.既往患有潰瘍病、胃息肉、萎縮性胃炎等病變的患者;
5.結直腸癌術后患者,結直腸腺瘤、腺瘤樣增生的患者治療后定期復查1--2年一次;
6.家族有結直腸癌病史、息肉病史的人2--3年一次;
7.45--50歲以上健康人群定期3--5年篩查一次。
有些人不適合做胃腸鏡檢查:
1.嚴重肝腎肺功能障礙者;
2.嚴重冠心病及心肌損傷嚴重心功能不全者(室顫等);
3.經期女性;
4.嚴重神經系統疾病患者(驚厥、癲癇未控制者、精神疾?。?;
5.主動脈瘤患者;
6.孕婦;
7.肺炎或其他感染伴有高熱的人。
檢查之前你該做的那些事兒

在做胃腸鏡檢查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才能讓檢查結果準確無誤。
胃鏡:
①檢查前空腹6小時以上,如果上午檢查,檢查前一日建議18點前進食晚餐,之后禁食,檢查當日不能吃早餐、喝水;
②高血壓患者檢查當日清晨可少量飲水送服降壓藥物;
③停用抗凝藥物(阿司匹林至少停用7天;華法林、波立維等至少停用3天);
④自備無色糖塊或葡萄糖水,以備低血糖時糾正血糖。
腸鏡:
①檢查日前一晚,體檢者晚餐禁食或只吃流質食物(無渣飲食,如清湯、白糖水、蜂蜜水等);
②禁食乳制品,如牛奶、椰奶、奶油濃湯等,不吃高纖維蔬菜、水果,禁吃紅色或多籽的食物,如西瓜、西紅柿等;
③同時要服用醫生開的瀉藥清洗腸道,服藥期間要來回走動,輕揉腹部,加速排泄速度。
檢查前一般需要做傳染病篩查、心電圖,老年人及需鏡下治療者要檢查凝血功能,無痛胃腸鏡要做麻醉評估。無痛檢查患者必須有成年家屬陪同。檢查當日攜帶病歷本及相關檢查化驗資料(尤其是既往胃腸鏡報告及病理報告)以供醫生參考。檢查結束后建議24小時內不要開車,以避免不必要的意外。
無痛胃腸鏡,做之前要評估

為了減輕患者的痛苦和恐懼,很多醫院都推出了“無痛”胃腸鏡。“無痛”胃腸鏡,是在檢查前,通過靜脈給予一定量的短速效鎮靜劑和麻醉劑,讓患者在“睡眠”中完成檢查。
?優點
無痛胃腸鏡可以消除患者緊張、焦慮情緒,提高對檢查的耐受性,檢查時由于胃腸蠕動減少,便于發現微細病變。無痛的膠囊胃鏡檢查,受檢者只需隨水吞下一粒膠囊胃鏡,經過15分鐘左右便可完成胃部檢查,對于老人、兒童、麻醉不耐受等生理上不支持傳統胃鏡和麻醉胃鏡的患者,是一種最佳的選擇。
?缺點
以腸鏡為例,麻醉藥物易使結腸張力降低,可能增加進鏡難度,延長檢查時間,心肺功能差、麻醉藥物過敏、哮喘、嚴重咳嗽咳痰、肥胖、脖子粗短的病人使用麻醉劑可能增加風險。
?建議
考慮到麻醉風險,臨床上建議,年輕力壯、心肺功能好的病人可以選擇無痛檢查,身體差、年齡大的病人則不建議做無痛檢查。如果這類病人自己強烈要求做無痛,則需要麻醉師評估能否耐受麻醉風險。
內容來源:網絡。侵刪。